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管理方案
建设目标
及时发现和预警病虫害(如松材线虫病、美国白蛾虫病、杨树蛀干害虫等)的发生,减少有害生物对森林资源的破坏,实现病虫害的精准监测和科学防控,降低人力物力成本,防止有害生物的扩散和蔓延,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,提供准确的数据和分析报告,为林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。
生物多样性监测:看得到
需要监测野生动物、珍稀植物、气象、水环境等生态要素,便于掌握生物多样性等相关情况。(利用野保相机、热成像等设备,实时监测野生动植物、生态因子等生物多样性情况)
干扰监测:护得全
干扰监测:护得全
需要监管人车出入、违规越界、偷采、盗猎、违建违垦、违规放牧等人类活动,减少人为干扰行为。(利用微基站、AI界桩、语音宣传杆等设备,进行卡口、边界、巡护等监管,管控人为干扰活动)
灾害防控:防得住
需要对林草火灾、病虫灾害等自然灾害实现快速告警、及时处置,减少灾害影响。(利用热成像云台、智能虫情测报灯、各类传感器等设备,支撑林草防火、病虫害监测告警、边坡滑坡、泥石流、山洪等地质灾害预警)
决策支撑:管得好
需要掌握整体与重点业务情况,在安排巡护任务、制定物种保护规划等方面获取充分的决策支撑。遇到异常情况可自动生成应对决策,自动下发任务,自动组织人员高效协同配合,自动协调人、财、物和资源协同。(利用综合监测、AR实景地图等可视化手段,支撑工作安排、建设规划等管理决策)
前端监测


后端平台: 智慧保护决策平台
